—王明亮校长在捐助仪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编者按:和消息的时效性相比,显然这篇新闻带给我们的感动和震撼更重要。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年近六十的普通果农,扎根农场30多年,从开始简单的种桃到后来成为“寿光桃王”,从一个衣不遮体的农民变成收入过千万的富翁,这种坚定信念,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的执着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在从事百业兴农的宏伟大业中加以借鉴,同样也令我们这些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的在校大学生深刻反思。
2010年9月30日下午,西安华西大学客座教授、山东寿光成德大棚水果研究所所长刘成德为华西大学农业创业学院捐助“励志”奖学金。校长王明亮、校区主任穆耀辉、农业创业学院负责人赵学伟等参加了捐助仪式。
下午三点,伴随着农业创业学院师生的合唱《创业征途》捐助仪式正式开始。刘成德教授做了学术发言,王明亮校长就“解析奖学金的背后”作了重要讲话。
农民搞科研 菜园就是科研所
刘成德是山东寿光的一个普通农民,只上过初中的他从不认为自己是一个果农,坚信自己以后定能搞科研。每天早上4点他就进大棚一直忙到晚上11点,一日三餐他都在大棚里解决。家人戏称他为“桃痴。”
刚开始时,他的新技术别人不信任。专家对他的“土理论”不认可,8年来他负债12万元。困难面前他不低头,残酷的现实没有击垮他渴望成功的信念。失败和迷茫前他反复钻研,反复试验。
农民成专家 贫穷变富裕
2000年的一场菜博会改变了刘成德的命运,他把挂着一棵有35个桃子,大拇指粗的小桃树搬到自己的展位时,引来了无数双好奇的目光。眼见为实,人们的疑虑全都打消了。人们争相订购桃苗,这一次刘教授挣了12万。新技术传到新疆、甘肃、浙江等18个省区,使一万多户农民每亩种桃收入达两万元,实现了一亩地里奔小康的神话。
2001年刘教授发明了密植、矮化、一边倒树形栽培技术,亩产可达到2500公斤。该技术实现了今春植树,明春结桃的梦想。打破了“桃三杏四梨五年”的植物生长规律,刘成德也从农民变成了名副其实的专家。
“我宁可跑在别人前边栽跟头,也不愿稳稳当当地跟在别人后头一事无成。”59岁的刘成德说这话的时候激动得像个孩子,眼神中流露出的是不屈不挠,舍我其谁的慷慨气势。
奖学金的背后
捐助仪式上,王校长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刘教授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奖学金,而是先进的技术和思想。更是他长期扎根基层,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鲁迅先生说过“如何培养我们的孩子在未来的潮流中游泳而不被沉没的能力,是我们做父母,做老师的责任。”
刘教授给我们捐助了奖学金,我们从他身上能学到些什么?投资教育就是投资青年,投资青年就是投资未来,爱和责任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我们要学习刘教授热心教育,关心青年的精神。
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农民从一开始就立志要搞科研,开始就把自己定位成专家。这种从小树立远大理想,找准职业方向。有坚定信念,能坚持到底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扎根农场30多年,从开始简单的种桃到后来成为大名鼎鼎的“寿光桃王”,从一个衣不遮体的农民变成收入过千万的当代富翁。30年来他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的执着同样令我们这些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的在校大学生深刻反思。
王校长最后说:“青年智则国智,青年强则国强。”希望同学们以励志奖学金为动力,胸怀理想,坚定信念,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现在,学校已经为大家搭建了百业兴农的宏大舞台,希望同学们踊跃投身进去,大胆试验,大显身手,向刘教授那样,做出不凡业绩,为自身和家乡的发展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
(宣传部供稿)
寿光桃王刘成德
农高会现场人头攒动王明亮校长在农高会上就百业兴农项目和参会代表洽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