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频华大  /  陕西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华大概况     新闻资讯     党团工作     教务教学     院系设置     招生就业     校长在线     网络服务
 
 
 
新闻资讯
   华大新闻    通知通告    图片华大  
《中国青年报》明理天下 亮照人生 让党旗在民办院校高高飘扬
2011-06-30
——西安华西大学坚持红色教育理念,用延安精神办学
 
200多位共和国开国将军后代组成的将军后代合唱团走进华西传递爱国主义精神
每周一的升国旗仪式
华西大学校园一角
 20116月华西大学被授予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
新党员入党宣誓仪式
清明节王明亮校长率师生瞻仰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汪峰故居并敬献花篮
王明亮校长春节期间赴南方看望社会实践学生
华西大学建校20年庆典隆重举行
华西大学与长三角经济开发区领导共同签署合作协议
2011年中国民办教育发展暨华西模式研讨会在华西大学召开
20116月王明亮校长获西安市优秀党员称号
王明亮陪同钱海皓中将检阅军训师
(钱海皓:原中国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副会长)
 
   
    西安华西大学是一所集理、工、管、文为一体的全日制民办综合大学,自1989年建校以来,始终坚持教育扶贫的办学理念,坚持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成为弘扬、传播、实践延安精神的一支有生力量。学校先后荣获“民办教育扶贫示范大学”,“中国民办教育十大知名品牌学校”、“中国民办十大最具影响力教育集团”。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西安华西大学的办学育人理念,值得借鉴。
    一个学校的校长是这个学校领导集体的核心和灵魂。西安华西大学校长王明亮,一个具有15年党龄的年轻共产党员,是中国民办教育界培养出来的第一批大学党委书记。20多年来,他始终坚守“立身教育安天下”的崇高理想,坚持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逐步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华西办学模式。他坚持不断改革和创新民办高等教育,促进全国200多家民办中职院校共同建立延安精神教育基地,成为当代中国民办十大最具影响力教育集团之一,用实际行动为教育领域如何发扬延安精神作出有益的探索。始终坚守入党时的那份虔诚,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把理想和信仰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实践着一个又一个承诺,为贫困有志青年铺就了一条通向成功的自由之路。2011年6月23日,王明亮被授予市“优秀共产党员”光荣称号,6月24日,中国民办高教协会在齐齐哈尔举行颁奖大会,王明亮被评为“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先进个人”。在喜迎建党九十周年之际,让我们走进一所始终坚持红色教育理念,用延安精神办学的民办大学,走近这所学校的领头人——优秀共产党员王明亮,了解优秀共产党员王明亮的民办教育之路。
    一、以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办学,毫不动摇地坚守教育扶贫的主阵地,把华西大学办成“新时期的抗大”,用华西模式破解中国民办教育扶贫的难题。
    回顾:2011年春夏之交,全国各地数百位校长来到西安华西大学,当他们进入华西大学,第一眼看到“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延安精神永放光芒”等大幅宣传标语的时候,许多人十分惊讶,一脸茫然:“民办高校讲延安精神是不是有点哗众取宠?”各种议论不绝于耳。 
    回放:我们党和人民的事业是靠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壮大的。回顾党的历史,从在上海成立到井冈山时期,从遵义会议到延安时期,从西柏坡到夺取全国胜利,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的每一个成就、每一次胜利,都离不开艰苦奋斗。西安华西大学也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20年来,无论民办教育的形式如何变化,无论学校的发展遇到什么困难与干扰,无论学校班子怎样调整,华西大学坚持教育扶贫,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的信念从未动摇过。
    聚焦:建校初期,首任校长张崇斌,在西安市区租赁20亩土地,在几千平方米校舍内坚持面向山区,育人扶贫,采取减、免、缓的方式,扶助一批来自山区和贫困家庭的青年完成大学学业。
    2002年3月,34岁的王明亮成为中国民办大学最年轻的校长。上任之初,面对“办什么样的学校,怎样培养市场需求的人才”的问题,王明亮和校委会一班人经过市场调研和深思熟虑,明确提出“教育扶贫、信贷助学、诚信至上、自立为本”的办学新理念。面对学校发展受到地理环境限制无法扩大规模等实际情况,王明亮提出用延安精神办学,把华西大学办成“新时期的抗大”的目标。2002年6月,一支小分队开进位于西安市东南30余公里占地300余亩的废墟,在长满齐腰深杂草的破旧厂房内开始学校的第二次创业。校领导与先遣队员们睡地铺啃干粮,程宏斌、关秀珍、袁二喜、惠云龙等一批先遣队员拖家带口,以校为家,在炎炎夏日里仅用60天时间,就铲除上万吨的垃圾,粉刷、改造三栋教学楼和13栋公寓。到新生报到时,一座崭新的生态校园呈现在大家面前,当年进驻学生和教职员工达2000多人,实现了华西大学办学12年来的第一次量的飞跃。2003年底,陆晓珂、刘浩圣、艾振海等带领60多名校卫队员进驻红河校区,他们发扬南泥湾精神,自筹资金,自己动手清理垃圾、植树造林、整理河道、美化校园,坚守3年,将一个破败不堪的地方改造成为花园式校园。纵贯校园的红河21级水坝像一条珍珠手链,每到夜晚,五光十色的校园灯光和河道景观交相辉映,让人流连忘返。
    教育是一个先投入后产出的长效工程。随着教学设施的不断改善、巨大投入和学生的增加,使得原来的合作者想在一夜之间暴富的幻想破灭,随之撤资、走人、断水、断电。2004年底,华西大学迎来二次创业史上最寒冷的冬天。是继续坚持教育扶贫,还是走高收费、谁有钱谁上大学的市场之路,两种办学思想展开了激烈的较量。一些立场不坚定者离开了学校,一些感到前途渺茫的人辞职或称病在家休息观望。但更多的教职员工从学生渴望知识的目光中感到责任,看到希望。大家纷纷把自己的积蓄拿出来,帮助学校渡过难关。教职员工创造了坚忍不拔、无怨无悔的“华西精神”,终于迎来2005年温暖的春天。华西大学在经受严冬的考验之后,一个纯洁的新的领导班子诞生了,形成一个更富有朝气的团队,形成“强己、富家、兴国”的校风。校园里没有吸烟酗酒的,男生没有留长发的,女生没有穿奇装异服浓妆艳抹的,食堂里没有浪费粮食的,生活上不攀比,心理上不虚荣。学校刚有起色,校长王明亮就带领一班人北上延安寻根。在延川县,大家看到,王明亮曾经上学的地方就是延川县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党中央转战陕北时召开重要会议之处,在枣园、杨家岭、王家坪,大家每走进一孔窑洞,思想上就受到一次震撼,精神上就受到一次洗礼。返回学校后,校委会作出《用延安精神推动学校教育扶贫持续发展》的决定,初步形成“家长出一点、自己省一点、学校担保贷一点、社会实践挣一点、学习优秀奖一点、社会各界帮一点”帮助贫困有志青年完成大学学业的华西扶贫模式。
    大家一致认为,不论到什么时候,华西大学坚持教育扶贫的办学思想绝不动摇,把延安精神作为办学之魂的信念绝不动摇,坚守教育扶贫这块主阵地的信念绝不动摇。
    二、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立校,毫不动摇当好教育扶贫的生力军,立身教育安天下,用华西模式不断催生教育扶贫的活力。
    回顾:2010年8月中旬,由200多位共和国的开国将军后代组成的“将军后代合唱团”走进华西大学,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唱响中国”。将军后代合唱团的成员们,走进课堂、走进学生宿舍,与师生促膝谈心,传递爱国主义精神,学校师生备受鼓舞和激励。王明亮校长说,此次邀请将军后代合唱团到学校演出的重要意义,就是要重温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钢铁般的意志和信念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推动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培育出伟大的“延安精神”。在新时期,华西人将积极践行“延安精神”,办最有特色的民办高等教育。
    回放:延安时期是我们党在中国局部地区建立人民政权并不断扩大执政区域的重要时期。我们党历来把为中国最广大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在延安时期又响亮地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并在全党认真实践。当时的陕甘宁边区政府,被誉为“民主的政治,廉洁的政府”。中国共产党就是以对人民的无限忠诚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西安华西大学坚持用教育扶贫立校,就是要让贫困有志青年都能上得起大学。华西人立身教育安天下,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源于他们特殊的人生经历和博大的胸怀。
    聚焦:王明亮,1968年5月出生在革命圣地延安市延川县的贫困农家。他生活的太相寺曾是毛泽东转战陕北时落脚召开东征会议的地方。毛泽东倡导“为人民服务”、“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一边”的思想,从小在他脑海里扎下了根。朴实勤劳的父母亲省吃俭用,供他们兄弟三人上学。有一年因交不起学费,父亲让他们兄弟三人中的一人辍学。他多么渴望读书啊,父亲看着他那渴望的目光,又觉得他聪明好学,就令他的二弟退学。他学习勤奋,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永坪中学试验班读书,接着又到延川中学上高中。他清楚地记得为了求学,他每周翻山越岭,背着干粮步行90华里走到中学读书。他深知农家子弟上学的不易,更了解贫困农家子弟上学的艰难。
    1988年,他考取一所普通大学,因专业不对口,他又转报西安一所著名民办学院英语师范专业。两年后,他以全校综合考试第一名的成绩留校工作。民办教育的实践,使他长了胆识和经验。先后担任校团委副书记、保卫科副科长和基础部主任。在任校基础部主任期间,学校日常工作,包括教学、教务、学生管理、后勤、招生等都由他负责,他成了院长的得力助手,也成为民办院校中最早入党的一名党员。每当看到因交不起学费或因生活困难而放弃大学学业的学生,他都感同身受,总是想方设法帮助,曾有100多人先后得到他的资助。但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于是他萌生了独立创办民办大学,让更多农村贫困有志青年上大学的念头。他说“我要用延安精神办学,一定要帮更多的贫困青年上学读书,脱贫致富。”2002年,他倾其所有,东借西凑,终于挑起西安华西大学校长的重任。10年来,他经常告诫自己,校长不只是一个名称,还是一种责任。他暗下决心,先立业后成家,在校人数不到1万他就不结婚。直到38岁他才成家。他决心办不成大学绝不回家。想家的时候,就把父母接到学校,13年后,他才第一次回到延安见到自己的父母……13年来,他坚持吃住在学校,与学生一起出早操。春夏秋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用行动感染着学生。他的手机号码学生都知道,公寓的下水道不通了、社会实践工作太累、寒暑假途中遇到困难了,学生都会找他。他用共产党员的忠诚和无私诠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真谛,为贫困学子撑起一片爱的蓝天,他的精神感染着身边的同事,与他一起为教育扶贫事业奋斗。
    2008年元月,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阻挡了人们出行的道路,华西大学领导心系社会实践一线的学生,宣传部长王万斌陪同校长到南方看望学生,大年三十,他接到妻子的电话说母亲病危,王万斌只是安排同事帮忙将母亲送往医院,正月初三,等王万斌返回家后,母亲已经病故,没有见到最后一面。2006年9月,红河校区迎来第一批学生,由于条件尚不完备,管委会领导睡地铺,把最好的房间让给学生,食堂饭菜紧张,他们就等学生吃完了再吃,常常是两个干馒头一碗白开水。他们的行动感动和影响着学生。
    2010年2月11日,西安迎来新年的第一场大雪。城市道路结冰,高速公路封闭,机场航班延误。能否如期前往南方看望社会实践的师生,成为摆在领导面前的问题,这一天已是农历腊月二十八。王明亮校长果断决定,不要说是下大雪,就是下刀子,也要到工厂去,到企业去,到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去……
    西安华西大学社会实践慰问团迎着风雪出发了。校长王明亮率领副校长白长生、红河校区主任张兴盛、财务总监张宝珍、宣传部长王万斌、向阳校区副主任兼高科学院院长杨罡明以及信息工程学院院长焦科社、国际卫生学院院长郑岩、华西大学西安办事处主任雷建海、华西大学法律顾问任东民等一行11人赴珠江三角洲。
    与此同时,副校长张红光、向阳校区主任穆耀辉、中厦建筑工程学院院长李泽宇、国际商学院院长桂蜀林、汽车工程学院院长寇峰山、国际语言学院院长龙剑南、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李亚宁、现代机械工程学院院长罗韧、华西大学认证中心主任年小望、红河校区宣传科长胡琼等一行13人组成的第二慰问团,于2月9日驱车前往长江三角洲。两个慰问团马不停蹄,昼夜兼程,大家都有一个愿望,要赶在大年三十与学生吃团圆饭。
    广东惠州、深圳、东莞、珠海,前两天还是28摄氏度,当慰问团到达的时候,气温骤降到9摄氏度,细雨绵绵,寒气袭人。尽管如此,在当地企业实习的师生,来不及脱下工装,迎着风雨,早早等候在工厂门口,有的拉着横幅,有的手捧鲜花,见到慰问团的第一句话就是:“王校长,您辛苦了!”王校长也问候:“同学们辛苦了!”一句句温暖的问候、一声声亲切的祝福、一个个热情的拥抱,一个红包、两行热泪,好像久别的亲人重逢。
    长江三角洲慰问团成员更是夜以继日:白天在企业与学生交流,晚上驱车赶往下一个慰问点。由于江南地区没有负10号柴油,大雪天汽车一停就无法启动,许多慰问团领导在寒风中推着汽车热身。他们从淮北到江南,从安徽到浙江,6天的时间行程5000多公里,看望了分布在长江三角洲地区22个企业进行社会实践的师生。
    慰问团送去的不仅是一个个红包一句句问候,还是华西人对莘莘学子的一片深情,一声祝福,是代表家长送去的无限关爱,祝学子们健康成长,身在他乡不孤单。
    今年春节期间,王明亮又率领10多位校领导和教师,行程近万里,到广东、江苏、浙江等地50多家企业看望参加社会实践、勤工俭学的11000余名学生。他们这样做已坚持7个年头,此举在社会上引起反响。
    三、用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延安精神育人,毫不动摇地打造教育扶贫的主课堂,育人先育德,成才先成人,用华西模式破解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困境。
    回顾:近年来,西安华西大学每年春季开学后,都要邀请上千名寒假社会实践积极分子的家长走进华西。学校要求学生一对一接待家长,与家长同吃同住,每晚为父母打盆洗脚水,亲自为爸爸妈妈洗一次脚;把社会实践挣下的钱亲手交给父母亲,让家长亲身感受华西的管理模式、了解华西的育人模式、认识华西的实践模式。不管是贵州山区来的布依族老大娘,还是宁夏青海来的回族老大爷,那一张张满意的笑脸,就是对华西大学育人模式的肯定和赞许。
    回放: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是我党的优良作风,也是华西大学兴校办学的法宝。西安华西大学顺应时代潮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寻找突破口,替社会排忧,为百姓解愁。
    聚焦:2002年6月13日,西安华西大学新任校长王明亮在北京民盟中央郑重宣布:西安华西大学将斥巨资,与银行合作信贷助学。这项被主流媒体称为“开先河”的新思想、新理念,被广大学子称为教育的“阳光工程”。近十年以来,这项工程扶助六万多名贫困有志青年完成大学学业。
    2004年,西安华西大学推出“退伍军人助学工程”。2010年,王明亮做客国防网站,与解放军总政治部“君仁爱心协会”共同开展退伍军人就业安置培训工作;2005年,西安华西大学推出“社会实践勤工俭学助学工程”,连续6年大规模有组织地带领学生到南方社会实践。逐步形成“学生自愿、家长同意、学校组织、企业欢迎”的华西社会实践模式。
    2006年,西安华西大学推出春蕾女子助学工程。
    2008年,西安华西大学推出千县万人助学工程。中央媒体用两个版的篇幅,报道千县万人助学工程。
    2009年,西安华西大学寻求万名贫困有志青年上大学。
    2010年6月3日,西安华西大学在国务院扶贫中心推出“零学费入学”新举措,让所有贫困有志青年看到了实现人生理想的希望之光。
    2010年7月,电视节目中报道了华西大学“教育扶贫”“勤工俭学”的办学新模式。
    2011年,西安华西大学联合全国数百家民办院校,共同建立职教联盟,以大智慧促进大联合,以大教育推动民办教育大发展。以2加1或1加1加1的联合办学模式应对就业难题。
    西安华西大学顺应市场人才需求趋势,竭尽全力突破民办院校发展的瓶颈,从不同的生源质量寻求不同的育人途径:由校长亲自担任院长的“自立学院”,专门招收那些高考不上线、家庭疏于教育、家长难以管理、社会无人帮教的青年。由华西大学挑选优秀学生,采取结对子、交朋友、一帮一、手拉手的全程帮教措施,以兴趣活动和军事训练、课堂教学和素质拓展相结合,让这些“问题青年”回归本源,尽量减少危害社会的根源;刚刚起步的中国高尔夫球市场,人才缺乏,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很容易在高尔夫行业步入管理层,华西大学适时组建高尔夫学院。由于高尔夫产业链的广泛性,高尔夫专业的毕业生拥有很宽的择业面。毕业生可从事高尔夫教师与教练、高尔夫赛事组织运作、高尔夫旅游、高尔夫地产、高尔夫会籍销售、高尔夫用品销售、高尔夫俱乐部管理、高尔夫草坪管理、高尔夫球场设计建造、高尔夫综合服务等工作。冷门专业、热门就业市场,成立“高尔夫学院”“联合创业学院”等,专门应对行业人才短缺的现状,帮助急于就业或自主创业的青年。华西教育模式已经从规模教育转向特色教育,已经形成的职教联盟、产学联盟、实践联盟、创业联盟,正在由华西教育投资模式推动华西教育模式,倡导有志青年自立创业方向发展。
    华西大学在不断探索育人模式中,也在不断思考如何培养高素质的党的事业接班人的问题。在民办院校和民办企业中,党的建设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西安华西大学从实际出发,在学校建设中,积极寻找组织的帮助和指导,多次与西安市机关单位联系,并取得驻地县委的积极支持,建立西安华西大学党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校区党总支,根据党员数量和要求,在二级学院和机关中建立15个党支部。党委成立四年多来,发展党员1300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0000多人。
    华西大学校长王明亮,是我国民办教育事业培养出来的第一批中共党员,也是本行业培养的第一批党委书记。2009年9月初,华西大学召开一年一度新学期党员大会,会议围绕如何加强学校党的建设和如何开展党支部工作进行了研讨。华西大学党委书记、校长王明亮对学校党建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他说,校党委是学校的政治核心,工作的目标就是为教学服务,为教职工和学生服务,那么服务的具体内容是什么,采取什么方式,需要认真研究。他强调:党员是由先进分子所组成,因此一定要具有先进性,要在各个单位和部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王明亮认为,党的干部和全体党员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要严于律己,从自我做起,成为各个岗位的表率,把从学生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作为学校党建工作的重心。党支部要结合本单位的工作经常开展活动,活动要有活力,要丰富多彩。同时要壮大党的组织,积极发展新党员,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坚持党员发展工作的方针和原则,不失时机地把品学兼优的学生和在招生、教学、管理和社会实践等各项工作中有活力的先进分子吸纳到党内来。
    党建是旗帜。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华西大学开通师生服务畅通热线,欢迎广大师生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有了监督与交流的平台,华西大学的党务工作成绩日益显著。
    华西大学党建工作在党委书记王明亮的领导下,扎实有序地向前推进,努力实现新学期、新起点、新高度、新飞跃。党委成立以来,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围绕学校各时期的中心工作,推动了党组织的逐步建立和完善,配齐班子,加强党的支部建设,党员干部在学校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逐步形成“思想品德+大学学历+职业技能+社会实践+健康体质”的华西育人模式,不断强化的“早操训练、形象礼仪、演讲能力、电脑水平、实践实训、专业技能”六部曲,已成为华西的育人特色。
    四、用实事求是的延安精神兴校、毫不动摇地争当教育公平的推动者,帮助有志青年自立创业,用华西模式创新中国传统教育观念。
    回顾:为总结和推广华西大学教育扶贫模式,把延安精神进校园的工作推向深入,2010年8月13日,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结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推进教育改革进程,在西安华西专修大学隆重召开“用延安精神办学,拓宽教育扶贫新思路”研讨会。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及陕西、宁夏、甘肃、解放军政治学院等研究会领导出席研讨会。这次会议对推进延安精神进校园,解决贫困学生上大学难的问题,实现教育公平,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特别是西部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回放:实践表明,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能真正地解放思想。在新世纪新阶段,按照中共十七大的要求,切实做到优秀传统的思想不能丢,又要说新话;经典著作要认真读,又要写出新篇章;革命传统要弘扬,也要创造新办法。切实做到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这就是坚持解放思想,也是坚持实事求是。
    西安华西大学面对飞速发展的社会,敢于面对现实。实事求是,说真话,办实事,是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的最好体验。西安华西专修大学就是在坚持用延安精神办学中,理出了一条新时期教育扶贫的新思路,那就是:用延安精神办学,用先进文化育人,用教育扶贫立校,用精神扶贫立身,用信贷助学兴校,用华西模式成才。
    聚焦: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许多贫困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有志青年,无法享受到公平的教育和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高额学费已经成为阻挡贫困有志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鸿沟。
    对此,西安华西大学党委一班人从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出发,经过反复论证和深入思考,推出“零学费入学”新举措,也可以理解为“先上车,后买票”,为贫困青年解决入学难的首要问题,帮助他们实现人生理想。
    “零学费入学”绝不是不花钱就可以完成大学学业。“零学费入学”后,学生必须要参加由学校统一组织的寒暑假带薪社会实践即勤工俭学。西安华西大学实行六天作息制,保证学生在校能够保质保量完成教学计划,每年挤出五个月时间组织学生到经济发达地区的优秀企业勤工俭学。一半用来缴纳学费,一半留做学生生活费,以保证教学正常运转和教育扶贫工作的持续推进。
    早在2002年,王明亮提出“信贷助学,教育扶贫”理念后,曾遭到很多人质疑,一是有无担保、二是学生如何还款?这种情况下,王明亮走访了很多企业、银行,最终西安某银行同意在担保的前提下为学生贷款,多家企业和投资者也愿意提供担保,最终形成了企业、学校、办学者共同担保的信贷保障链。可学生还贷能力的问题依然存在。分析大学生不能及时还贷的主要原因:一是没有能够及时就业,二是所学专业不对口,三是信贷期限太短。一般来说,很多人十年以后才有能力还贷,所以我们国家信贷助学尚处在初步尝试阶段,没有真正落实下去。王明亮经过反复调研,坚持从实际出发,承诺学生毕业就不了业者不还贷,就业后工资达不到1000元者不还贷,到贫困地区工作满5年以上者免还贷。
    华西大学的生源80%来自贫困地区、贫困家庭,学生的生活习惯和精神风貌与现代化大生产的需要有一定的差距,如何尽快地改变这一现状,使他们尽快地融入现代生活,学校从实际出发,采取“准军事化”的特色管理。虽然有人说准军事化管理限制了大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发散性思维,但却从根本上改变了贫困青年散漫的生活习惯,打造了一个全新的精神世界。
    精神是生命的支柱,是一个人的力量源泉。精神扶贫的目的是培养大学生在校期间形成自立自强的精神、健康向上的人格、诚实守信的品质、努力回报社会的责任感。华西大学大部分学生来自全国经济欠发达地区,这些年轻学子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要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因经济的贫困而导致的心理贫困才是真正的贫困,从而从根本上挖掉“穷根”。
    两周军训是新生的第一课,也是管理育人的第一步,经过严格训练,学生们即锻炼了体魄,更磨练了意志,增强了团队意识。学校要求每一位师生的仪容必须端庄整洁,除星期日外进入教学区必须穿西服扎领带戴校徽,校长也不例外。女生不准染发,男同学不准留长发,以增强学生审美观。除此以外,学校每周坚持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从而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性的社会活动,进行传统爱国主义教育,如每年清明节祭扫先烈墓地,走出校门开展学雷锋活动并参加西安国际园艺博览会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中英文演讲大赛、英模报告会、人生价值观座谈会等多项活动。通过这些细微的养成教育及规范化管理,使学生们精神面貌及生活习惯发生了质的变化。走进华西大学校门,就能感受到一种严肃、紧张、积极向上的气氛。从这些学子身上体现出生活俭朴、学习刻苦、精神充实的风貌。
    让贫困学生既能上得起学,还能靠自己的能力完成学业,是华西大学建校以来教育扶贫中遇到的最大难题。8年来,学校经过反复调研和实践,认为组织学生社会实践勤工俭学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最好办法。
    2006年冬天,由学生处处长杨刚明、就业办副主任刘芳霞带领,2000多人到深圳三家公司参加社会实践,这是一次探索之行。2007年,华西大学的社会实践全面展开,由珠三角推向长三角,约1万余人次,进入30多家企业进行寒假社会实践。
    2009年,在金融风暴袭击全球的时候,沿海企业受到严重冲击,一半的学生终止了实习,王校长不埋怨企业,不放任学生,带领40多名领导亲自前往安抚学生,将5000名学生妥善安置,难以安置的学生及时买车票送回家。当地政府领导和企业负责人无不受到极大触动,他们说:“你们在政府需要人的时间提供人力,在企业遇到困难时为企业排忧解难。”2009年4月23日,经济形势刚刚复苏的江苏昆山经济开发区、吴江经济开发区,热情邀请华西领导前往签订长期用人协议,和华西结成战略合作伙伴。2009年冬天,华西学子的社会实践已经转入多行业多岗位,大领域大市场。突出体现专业特色,加强对口实践。
    西安华西大学连续6年有组织地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已经和上万家优秀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社会实践证明,它不仅解决了贫困学生生活上和学习上的经济困难,而且促进了学校的健康持续发展。经济上的独立,脱离了对家庭的依赖,经济上的独立实现了精神上的独立,必然实现人格的独立。
    学生就业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而中国传统教育中,大学只重视学业文凭忽视学生能力、只重视学生毕业不重视就业、只强调就业数量较少考虑学生自主创业的质量。华西大学瞄准未来就业和创业的新市场,采取百业兴农,创业带动就业的新策略。学校成立创业基金中心,凡西安华西大学毕业的学生,回到自己的家乡,创业发展,项目由学校请专家指导,提供10-50万的创业基金。鼓励学生回家乡创业,这是教育扶贫思想的升华、信贷助学工程项目的延伸。西安华西大学成立农业发展总公司,组织农林专业学生自主创业。农学院、药学院已成为热门专业,成为学生回家创业的新亮点。经过三年多的探索和实践,已经形成“你的项目我投资、你的技术我提供、你的人员我培训、你的产品我销售、你的成果我推广、我的网络你运行、我的物流你利用”的华西创业模式。
    2010年7月13日,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关心下,在千家万户的热切期盼中,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要求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拓宽教育扶贫新思路,是社会发展的趋向。教育扶贫不只是简单的物质上的扶贫,而且是从思想上、知识上、技能上、体质上综合素质的扶持与提高。教育学生要讲诚信、自尊自爱、自强自立,这不但针对贫困家庭的孩子,也是富裕家庭子女必备的精神,更是一条艰辛的路。
    综述:中国的教育改革在民办教育,民办教育改革看中国的民办高等教育。西安华西大学始终把延安精神作为建校之魂、育人之本,把延安精神与我国中西部地区的贫困家庭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一整套华西成才模式,是勇于开创社会主义现代高等教育新路的典型。这个典型不仅以实际行动和显著成绩阐释了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而且初步探索出新形势下如何在学校弘扬延安精神,如何解决贫困学生上大学难并向大学生进行精神扶贫的新路子。
    王明亮,一个民办教育工作者,正在用他坚忍不拔的毅力,带领他的团队,为教育的公平、社会的正义做着不懈地努力;用他的成就为延安精神赋予新的时代价值,用他的行动实践着入党誓言。
    
 
(文/张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