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家家户户庆团圆……一首儿时的童谣唱出了家的温暖、家的甜蜜。离开家已经是第二个中秋节了,站在高高的秦岭山顶,望着玉乡蓝田,想着我的家乡也应该这样美丽吧!
去年夏天,背着沉重的行囊,我离开了故乡的桃树林,望着那阴沉的天,看着身前身后水泥路那无限延伸的灰白,我坚定地告诉自己:向前,为了梦想!
大学——为梦想奋斗的地方。奋斗是刻苦的、是孤单的、是寂寞的。强己富家兴国的华大校园,无时无刻不让我们感受着和谐大家庭的温暖。
中秋校园里的老乡会让同一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美丽的校园,我的家!以往的中秋都是在家里的葡萄树下,一家人围坐在小小的圆桌旁,吃着月饼,赏着明月,其乐融融。孩子们说说学到了什么,谈谈梦想;父亲聊一聊金色的秋季,收获的谷物;母亲唠一唠家里的添置,儿女们的趣事。
今年中秋的校园也是同样的异常精彩。每逢佳节倍思亲,曾几何时,中秋以她别样的风韵赋予人们多少美妙的畅想。老乡会,似乎承载着亲人团聚的其乐融融,也怀揣着远隔千里的离愁别绪,如鼓满了诗情画意的帆船遨游在广袤湛蓝的中秋夜空。
人们已习惯了将满满的思念和祝福,于中秋之夜遥寄到自己牵挂的故乡,隔着遥远的时空,相互对月倾诉。
这一天,在华西,在月下的校园,在师哥师弟们的欢笑声中,人们遥望着皎洁的月亮,品着甜香的月饼,思念着故乡和亲人。所以,
人对月亮,情有独钟。
(路遥文学社/张帅)
中秋之夜王明亮校长为新生发放中秋月饼
家乡的中秋
小时候,总盼着过节。春节和中秋是家乡最受重视的两个节日。或许是因为那时候生活水平比较低,只有过节时家里才会改善一下;或许是一到过节就放假,总会搞一些娱乐活动,自己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一场;或许两者兼而有之。总之,过节忙的是大人,最高兴的还是那些无忧无虑的孩子们。
春节的时候,虽然恰逢农闲,但总感觉每年都是忙忙碌碌的。惟独中秋,给人一种特别的欣喜,一种心境的安歇,一种特别的想往。后来想起来,似乎是心绪不同使然。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那既是收获的积蓄,又是收获的开端。说她是积蓄,是由于夏收才过不多时候。说她是开端,是因为秋天迈着她硕果累累的脚步迎面而来,融着人内心即将收获的欣喜。我想惟有经历过乡村生活体验的人,才会有这种情感、心境和内心深切的感受。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圆圆的月亮之下, 圆圆的月饼,苹果熟了,鸭梨、葡萄等水果也都端上了桌。月光下,人们品尝着节日的美食,谈论收获的话题。一边赏月,一边思念身处异乡的亲人。实所谓:“每逢佳节备思亲”。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妈妈每年都要亲手给我们做月饼吃。妈妈做的月饼外观像大饼,很厚实,新鲜的面,香香的馅。不管是蒸出来的,还是烙出来的,上面都有用农家的大碗所刻画出来的月的图案,其中又有桂花雕印出的花瓣。馅,也很特别,主料是红塘,里面放些芝麻、青红丝,果仁、葡萄干什么的。新做出的月饼,蒸的,柔软可口,适合老年人;烙的,外焦里嫩,年轻人情有独钟。你看,新端上来的月饼,热气腾腾,一股清香味道儿扑面而来,真令人垂涎欲滴!
多少年过去了,虽然现在市场上的月饼琳琅满目,各种瓜果一应俱全,但是我还是喜欢吃妈妈做的月饼。月饼的花纹虽然没有太多变化,但是花纹总是那么的清晰,那么均匀,那么好看。所以一赶上中秋过节回家,总要吃上两大块儿,觉得好香、好甜……。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她每年都能给我带来新的感受,新的体验,新的收获。我愿意在这种意境中感受亲人的关爱,品味生活的哲理,体会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
又是一年月圆时,在华西这个大家庭里,有领导的关怀,有香甜的月饼,我们在开心和欢乐中,望着天上的一轮圆月,祈愿家人朋友一切安好!
中秋之际王校长看望在北京白家大院实习的学生